资讯动态

子宫内膜癌动物模型,造模机制特点评估和应用

2022-05-18 10:22:38
|
访问量:125552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又称子宮体癌,原发于子宫内膜上皮,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小于40岁患者的比例由过去的1%~8%上升至13. 3%.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围绝经期出血的重要原因,易误诊为月经不调而延误诊断,其病因迄今尚未明确,但主要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用于复制子宫内膜癌的动物主要是免疫缺陷小鼠,少数采用裸大鼠。

  【造模机制】

  1.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或者子宫腔,分别建立皮下瘤和原位瘤。可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细胞,活体观察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2.将人原发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标本移植到裸鼠皮下建立动物模型。

  【模型特点】荷瘤裸鼠晚期明显消瘦,活动力、反应力均下降,出现恶病质,直至衰竭死亡。由接种皮下瘤组织块的第二代移植瘤生长曲线可知,接种组织块在短时期内即可观察到肿瘤的膨胀性生长,通过对比可观察到肿瘤组织块鼠间移植的第二代肿瘤比原代细胞液中的皮下肿瘤生长速度快。裸大鼠皮下瘤生长2周时行低龄裸大鼠宫腔原位移植,成瘤率可达70%。

  【模型评估和应用】通过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模拟人体子宫内膜癌的生长环境,符合人体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点,可以为探索人子宫内膜癌中药治疗及生物治疗和客观评价治疗手段效果的合适的动物模型。

  裸大鼠宫腔原位移植后3~4周肿瘤生长局限在子宫内,肉眼既能探及肿瘤又不发生转移,这恰好符合人类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裸大鼠体型、器官、血管等都较裸小鼠大,更适于体内实验研究的复杂操作,尤其是其盆腔血管较粗大,可用于人类肿瘤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专线:133 7682 0615

    Email:lxyjy@wie-biotech.com

在线留言(即刻联系为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
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关注,如有需要请留言,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