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培养是指直接从机体取出细胞、组织和器官后立即进行培养,原代培养是建立细胞系的第一步。因此,较为严格地说原代培养是指成功传代之前的培养,此时的细胞保持原有细胞的基本性质,如果是正常细胞,仍然保留二倍体数。但实际上,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培养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原代培养的细胞叫做细胞株,一般持续1~4周。
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需要每天进行常规检查和显微镜观察,及时了解细胞生长状态、数量改变、细胞形态以及细胞有无移动、污染、培养基pH值是否变酸、培养基变黄是否需要更换等。细胞常规检查观察的方法有以下4种:
1.肉眼观察
一般常规检查用肉眼即可观察,主要看培养基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变换。正常情况下,培养基pH值介于7.2~7.4,呈桃红色,清亮透明。细胞加入培养瓶中在恒温箱培养时,随着细胞生长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旺盛,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会使培养基pH值下降,引起颜色变浅变黄。如不及时调节pH值,会影响细胞的生长,甚至造成细胞蜕变死亡。另外,如发现培养基很快变黄,要注意是否有细菌污染或培养皿没有洗干净。也可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有无污染。一般更换培养基的时间由营养物的消耗而定,通常每周换液两次,每次半换量或1/5~1/3量。若细胞生长停滞、死亡,则培养液颜色变红或紫红色,培养液pH值上升。总之,培养基颜色一旦出现变化,需要进行换液培养。原代细胞第一次换液培养时一定不要把原培养液全部倒掉,因为培养液中带有体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提升细胞体外存活率。
2.显微镜观察
为保持原代细胞的生长活力,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每天进行常规检查和显微镜观察,及时了解细胞生长状态、数量改变、细胞形态及培养基颜色的改变。生长良好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透明度大,折光性强,轮廓不清。相差显微镜观察时可见细胞部分细微结构。若细胞生长状态不良,可见细胞轮廓增强,细胞折光性变弱,细胞胞质中出现空泡、脂滴和其他颗粒状物质,细胞之间空隙增大,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失去原有细胞的特点,产生圆缩脱落,有时细胞表面及周围出现丝絮状物。若细胞营养不良状况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可见到部分细胞死亡,崩解漂浮在培养液中。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处理,只有生长良好的细胞才能进行传代培养和实验研究。
3.细胞的生长状态观察
细胞培养时,经初代培养或传代培养,都有一个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细胞增殖生长的状态极为重要。各种细胞增殖的时间不尽相同,传代细胞系、胚体组织和
幼体细胞潜伏期短,一般在接种培养第2天即可见细胞生长增殖,3~4天便可连成片。成体组织、老年组织和癌组织潜伏期更长,可达1周左右。原代细胞培养中最先可见组织块边缘“长出”细胞,这种细胞是从原代组织块中游走出来的,并不是细胞增殖产生的。这种早起游离出的细胞多数是成纤维细胞,易生长,适应性强,呈放射状或旋涡状分布,很快生长并互相连接成网状。传代细胞在传代后,一般经过悬浮、贴壁伸展很快进入潜伏期、对数生长期、细胞大量繁殖、逐渐相连成片而长满瓶底。通常情况下,发现细胞覆盖瓶底的80%就应及时传代,否则会影响细胞生长甚至导致细胞脱落。当发现悬浮细胞生长显著、密度增大、分布稠密、培养基变黄也应及时传代。
4.微生物污染的观察
细胞接种、传代、换液加药后应经常观察,密切注意是否有微生物污染发生。一旦发现培养基浑浊、液体内漂浮着菌丝或细菌,或生长明显变缓,胞质内颗粒增多,有中毒表现等应怀疑是否有微生物污染,进一步观察检查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