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动物实验中,缝合操作很常见,但要减少组织损伤,达到最佳缝合效果,就需要根据但不同类型的组织,来选择合适的缝针缝线。具体该如何选择?一起来看。
缝针
选择标准
足够的强度(硬度)
尽可能细(越细对组织损伤越小)
规格选择
科研上,主要用到的缝针有三角针(棱针)和圆针以及铲针。这个分类主要取决于缝针的横截面的形状。三角针就是三角形,圆针就是圆形,铲针就是月牙铲形。相对来说,铲针和三角针对组织损伤会大些,但缝合流畅度会更明显。
缝针规格及用途表格如下:
解释说明:
缝针弧弯度:弧度是指针弧弯部分从第四象限顺时针延伸覆盖的象限位置。1/2弧度,意思就是针的弧弯部分覆盖住了第四象限和第三象限(如图1所示)。
针径及弦长:针的直径也可以理解为是针的粗细,弦长是指针孔到针尖的直线距离(如图2所示)。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针径、弦长的缝针。
缝线
选择标准
应根据应用场景选择相应的缝线规格。
缝线规格
以数字表示,“0”号以上开始,数字越大,缝线越粗,抗张强度也越大,表示方式:1号、2号……10号缝线;从“0”以下开始,数字越大,直径越小,抗张强度也越低,表示方式:0号、1-0号、2-0号……10-0缝线。
缝线应用场景
可吸收缝线主要用于内部组织缝合,无需做拆线处理。
非可吸收缝线根据不同的缝合部位,选择合适的缝线。
提供缝线(带针)的款式,无需穿线,提高缝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