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是得了什么病吗?怎么处理?

2022-10-17 10:23:58
|
访问量:137472

  医生,我家小朋友上幼儿园之后,基本上隔段时间就感冒咳嗽,有时还发展为鼻窦炎,去医院查血显示中性粒细胞低,是不是就是因为低才反复生病?孩子是不是免疫低下?听说有一种升白细胞的针、打完中性粒细胞就能起来,要打吗?类似这样的疑惑,上了幼儿园的家庭可能深有感触。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想必家长对常见的化验单也具有了一定的解读知识。比如,体检查血发现血红蛋白低表示贫血,可能需要补充造血元素;白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很高的时候不少家长会说这是“血象高”,关心是不是要用抗生素……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白细胞的一种,如果中性粒细胞数目低,是不是就意味着战斗力明显下降?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别慌,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中性粒细胞真的低吗?多低才算低?

  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值因年龄不同而不同,以前不少医疗机构使用的的参考值是成人的标准,导致报告单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

图例

  (一位4岁女宝的血常规报告单,L代表低于正常值)

  现在这个事情得到改观,2021年10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WS/T779-2021),其中关于中性粒细胞的参考值是这样的。

图例

  以这个标准看上面那个数据,虽然,箭头朝下,但孩子的中性粒细胞其实是正常的。另外,确定报告单中的数值在相应的年龄段确实低之后,还不能确定真的低了,还要排除“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谓“假性”指的是在抽血后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中性粒细胞粘到试管壁上,导致受检测的试管中血液里面的中性粒细胞就减少了;也有时候血液标本凝集了、形成小凝块,中性粒细胞可能被一起凝集进去,使能被检测到的中性粒细胞变少了。所以如果怀疑是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就需要重新抽血复查或者改为扎手指采血检测。而在排除上述“乌龙”之后,中性粒细胞就能被确定是真的低了。目前,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定义为:

  ● 1岁以内的婴儿,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0×10⁹/L;

  ● 1岁以上的小朋友,低于1.5×10⁹/L。

  进一步分程度:

  ● 1.0~1.5×10⁹/L为轻度减少;● 0.5~1.0×10⁹/L为中度减少;

  ● 低于0.5×10⁹/L为重度减少,也被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

  中性粒细胞升高或者降低意味着什么?

  中性粒细胞是我们身体的“卫兵”白细胞中的一种,它们是白细胞数目中最多的一个群体(白细胞中还有其他的粒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职责是身体的“哨兵”,它们会顺着血管随着血液流动在我们的身体中巡逻,当收到信号时,就会快速的穿过血管壁去与敌人——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作战。

  中性粒细胞通过识别一些标识(受体,表面黏附分子等)来分辨出敌人 ,带有这些标志的中性粒细胞就认为是“敌人”而努力消灭,否则就当作自己人和平共处。

  小知识:细菌和真菌有这些标识,而病毒则没有。所以在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为了来“应战”会增多,而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一般不会增加。

  除了这些跟随血液循环的巡逻、随时应战的中性粒细胞(循环池,占中性粒细胞总数的3%),还有一些中性粒细胞驻守在血管壁站岗放哨(边缘池),以及更多的守在骨髓大本营和肝脏脾脏的中性粒细胞(储存池),在需要增援的时候,他们会收到信号出动增援。下面我们来脑补一下画面:身体某个部位有细菌感染了,局部组织的白细胞投入战斗并释放信号,血流中和驻守在血管壁的中性粒细胞接收到信号纷纷赶往感染部位开始战斗,大本营中的大部队也开始派出增援。这时候检查血常规(被检查对象是血管里面流动的血液,也就是“循环池”部分)会发现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升高,是中性粒细胞们在增援的表现。感染初期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总数并没有立即升高,但战斗人员分布出现了改变(边缘池和储存池里面派出增援、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战场),这个增援的过程我们称为“细胞动员”。

  了解到上述过程了后我们不难发现,当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候,意味着是“循环池”这部分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此时“储存池”大本营里的增援力量可能是减少的、也可能是充足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循环池”中的中性粒细胞仅占全部中性粒细胞的3%,也就是说,即便血常规提示我们这部分中性粒细胞计数很低,在发生感染的时候如果仍有足够的中性粒细胞从“边缘池”和“储存池”里赶来增援(这两部分加起来占了97%呢!)。那就意味着机体仍具有防御细菌感染的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中性粒细胞减低都代表我们身体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降低;在梳理清楚原因之前不由分说地注射“升白针(粒细胞刺激因子)”提高中性粒细胞是不合适的。

  婴幼儿期和儿童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是哪些原因?

  1. 感染

  对于既往健康、家族史无特殊的儿童来说,短暂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也有些细菌和真菌感染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毒种类不少,例如已经被许多家长们熟知的幼儿急疹(人疱疹病毒6型病毒导致)的血常规就常表现为病程第3-6天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低。

  此外,常见的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都被发现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病毒感染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的时间很短暂、程度也轻微,7天左右可以恢复,但EB病毒、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更为严重、持久。

  2. 药物

  药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第二大原因,诱发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最高的药物包括氯氮平、硫脲类药物(抗甲状腺药物)和柳氮磺吡啶。此外抗菌药物特别是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碳青酶烯类,还有非甾体类药物如安乃近(一种退热药)也被发现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3. 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常见于婴儿期和4岁以下的儿童,是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D177或CD16的抗体(自己人攻击自己人),这些抗体结合到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后会导致中性粒细胞被破坏掉。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会经过数月到数年的病程后自动恢复,患儿血常规特点除了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外,常常伴有单核细胞计数增多。

  4. 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也叫「良性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无明显病因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尽管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是临床症状轻微,罕见发生严重感染,可能是因为骨髓储备正常。

  5. 脾脏肿大

  任何原因所致的脾增大都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与脾脏大小相关,很少足以引起重度感染,也是因为骨髓储备正常。

  6. 骨髓疾病

  影响到骨髓的疾病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大本营“储存池”受到影响)。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不是孤立的异常,一般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低)和血小板减少。所以当一系以上细胞受累时,应行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活检。

  7. 营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重度的维生素 B12 缺乏、叶酸缺乏和铜缺乏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在没有慢性病、遗传代谢病的普通儿童中这类情况非常少见。

  上述原因中,哪些可能会用到“升白针”?

  「升白针」是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主要影响中性粒细胞系,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成熟。

  所以,对于骨髓储备充足、在感染的时候能及时派出增援这种外周循环中单纯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时,「升白针」是不用立即考虑的——毕竟,虽然外周的中性粒细胞少了,驻守的可以马上到位,感染的机会没有因此增加,那么就不需要做过多的处理去立即升起来,而是可以“等待+观察”。而对于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这类骨髓髓系增生低下的情况,骨髓储备较少,接受“升白针”的治疗可以有效的增加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减少感染的发生。

  孩子中性粒细胞偏低,需要担心的几种情况:

  1. 发现中性粒细胞低伴随有贫血或/和血小板减少;

  2. 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时伴随着脾脏肿大、淋巴结肿大、骨痛等症状;

  3.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随有生长发育迟缓或者是慢性腹泻;

  4.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随既往有反复或者严重的感染,比如说血培养阳性、骨髓炎、肺炎,或者每21天循环出现的感染,或者是少见的病原感染比如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等。

  5.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随着没有渗出物的溃疡,或者是腹痛(提示可能消化道黏膜溃疡)。

  6.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超过1周以上而无好转趋势,需要咨询医生排除严重的情况并制定后续的复查计划。

  如果遇到以上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总体来说,中性粒细胞减少要不要担心,需要及时请医生帮助评估判断原因以及听医生给予的后续随访建议。最近孩子们迎来开学了,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作者:杨时佳,卓正儿科医生

文章推荐
自身免疫病是细胞凋亡吗(探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2023-11-28
本文旨在探讨自身免疫病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自身免疫病是一类免疫···
流式细胞术实验减少样品中死细胞比例的方法
2022-07-27
流式样品细胞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死细胞,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减少样···
动物细胞基因组DNA提取步骤盘点
2022-09-07
实验原理本次DNA提取操作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制备DNA将···
细胞凋亡流式图怎么看?1分钟详解!
2024-08-30
今天给大家分享【细胞凋亡流式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基础概···
“疼痛”有了创新思路也能上Nature子刊!西安交大团队揭示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ACC-VTA-ACC正反馈环路!
2024-12-20
“腰疼、腿疼、颈椎疼……”,长期伏案学习的生物医学科研人应该知道···
差异性分析方法都有哪些?这21种快速了解下
2024-12-18
在单样本均数比较、两样本均数比较、多样本均数比较、定类数据比较4种···
中科院1区TOP/IF17分!华中科技大学王世宣团队解锁卵巢衰老时空密码:FOXP1的关键性转录调控
2024-12-16
卵巢衰老的秘密,你知道么?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现象,···
中科院1区TOP/14.7分拿下!不愧是“铁死亡”+“慢阻肺”双强组合,直接一把命中Nature子刊!
2024-12-13
慢阻肺(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
  •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专线:133 7682 0615

    Email:lxyjy@wie-biotech.com

在线留言(即刻联系为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
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关注,如有需要请留言,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