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关于萎缩性胃炎的实验性研究有很多,以各种方法制备的萎缩性胃炎模型也较多,其共同点是对胃黏膜进行慢性刺激,但方法各异,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也有所差别,我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造模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通过搜索寻找到一种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动物死亡率较低,造模周期较短,较为经济的造模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造模法即20mmol/L的脱氧胆酸钠,每日空腹灌胃以及0.02%-0.1%的氨水溶液供动物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法。通过对比氨水浓度寻找稳定病变程度适中的造模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20)g,雌雄50%,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0.1%氨水模型组、0.05%氨水模型组、0.02%氨水模型组,每组10只。
1.2造模方法及大鼠一般情况 正常组每日自由进食饮水,其余三组用现配的20mmol/L的脱氧胆酸钠2ml每日空腹灌胃,灌胃前后1h禁食使药物与胃黏膜充分接触加强药物对胃黏膜刺激,同事单日禁食自由饮水,双日自由进水足量喂食,三个模型大鼠饮用水分别为0.1%氨水、0.05%氨水、0.02%氨水。分别在造模第4w、6w、8w末随机抽取模型组各组大鼠一只,处死取胃,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慢性萎缩性病特点判断模型成功与否。
0.1%氨水模型组:大鼠在第4w后体重逐渐减轻,逐渐有毛色枯黄,疏松粗糙,饮食活动减少。至第6w后体重明显减轻,毛色更加枯黄、粗糙、易脱落,大便稀溏不成形,饮食明显减少,倦怠,舌质暗红,形体瘦小,个别大鼠衰竭死。至8w后个别大鼠出现吐血现象,不再进食进水,舌紫暗,形体极度消瘦,一些大鼠出现死亡。
0.05%氨水模型组:大鼠在第4w体重减轻,毛色无光泽,大便稀软,饮食减少。至第6w体重仍在下降,大便稀软,饮食减少,行动缓慢,扎堆蜷卧舌质暗红;至第8w大鼠毛发干枯,小片脱落,大便稀溏,食欲下降,行动迟缓,舌质紫红,形体消瘦。
0.02%氨水模型组:大鼠在第4w体重未改变,大便成形,食欲下降,活动未受影响。至第6w体重下降毛色无光泽,大便质软成形,活动下降,饮食减少。至第8w体重等身体状态同6w时差别不大。
1.3取材及观察检测 8w后各组取全胃,沿胃大弯剪开胃腔,洗去内外污血,用滤纸吸干,平行胃小弯取前后胃窦部及部分胃体胃壁约3×10mm²,石蜡包埋,常规切片5μm。以4%多聚甲醛固定1w,常规石蜡包埋制片,以备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肉眼所见:正常组胃黏膜表面光滑,呈粉红色,有光泽,可见较多粘液,粘膜皱襞规整;0.05%氨水模型组胃粘膜变薄,颜色灰白,可见点状或片状出血,粘液较少,皱襞低平、**甚至消失;0.02%氨水模型组胃黏膜与正常组差别不大仅出现散在出血点。0.1%氨水模型组胃黏膜皱襞变的比0.05%氨水组更薄,皱襞消失,有的甚至破碎。
光镜所见:正常组胃黏膜厚度正常,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腺体排列整齐,各层结构正常,胃黏膜,固有腺体星状规则,排列整齐,未见萎缩、脱落或缺损,未见炎症反应。0.1%氨水模型组胃黏膜全层明显变薄,表面可见脱落的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粘膜固有腺体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稀疏紊乱,腺体体积缩小,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粒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0.05%氨水模型组可见粘膜各层结构基本正常,胃黏膜色泽发暗而较薄,腺体排列欠规则,出现轻度胃腺体壁变薄、萎缩,未见明显坏死、肠生化及异型增生等病变。0.02%氨水模型组间质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
二、结果
在造模第4w、6w、8w末,经随机杀检各组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已经发生损伤并逐渐出现萎缩性胃炎的特点。在8w后发现两组大鼠胃部已经发生萎缩性胃炎特异性病理改变造模成功,而0.02%氨水模型组大鼠胃部出现损伤但没有达到萎缩性胃炎的标准。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及萎缩病理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慢性胃炎研讨会病理学标准。
三、讨论
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氨水对实验动物成模具有影响,对萎缩性胃炎病变等级也有差距。0.1%氨水模型组、0.05%氨水模型组和0.02%氨水模型组大鼠病变程度较轻,而0.05%氨水模型组大鼠萎缩性胃炎程度适中,说明中等浓度的氨水对大鼠胃黏膜刺激适中且模型成功率较高速度较快,8w可成模,模型比较稳定,可以为临床药理研究所使用。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造膜方法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造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