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免疫组化技术就已经应用于病理诊断,对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扩展了人们对于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提高了病理诊断与研究水平。本文重点讨论了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在临床上的意义。
1、什么是免疫组化?
在了解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然后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用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Figure 1)。
Figure 1. The theoretical diagram of IHC
免疫组化针对的样本主要是组织。组织是来自患者或动物,经过冷冻或石蜡包埋。将这些组织制成约4μm厚的切片,封片后再处理。若样本是细胞,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对于ICC,大部分细胞外基质及其他基质组分被去除,只剩下整个细胞来染色。ICC的来源可以是细胞悬液,来自患者或动物(如血涂片、拭子等),或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组织培养细胞系。
2、什么是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诊断是对手术切下或尸体解剖取下的肿瘤标本进行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以便于诊断疾病。样本更多源于活人。尽管各种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但是病理诊断仍然是肿瘤各种检查方法中最可靠的,病理诊断被喻为“金标准”,也是疾病的最终诊断。如果将病理诊断和生化免疫等检验诊断进行比较,病理诊断就好像警察办案获得的指纹、脚印、DNA等实际证据。因其通过显微镜观察疑似病变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结构,可直接看出组织发生了怎样的病理变化,能较准确地对疾病做出判断,尤其在肿瘤性质的诊断上更为常用。而免疫组化,就是病理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