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正常人一天死亡多少脑细胞(人有多少个脑细胞)

2022-03-02 10:38:27
|
访问量:170252

  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研究人类本身的奥秘,想要发现我们作为“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

  目前来说,在人类现有的科技手段下,人体中最深奥以及最难以解释清楚的必然是大脑。

  大脑的重量大概是1.4千克,占了人类体重2%左右,看似十分不起眼,而且其中80%的主要成分是血液,里面的血管长度都有16千米,一天之内流过大脑的血液足足就有2000升。

  同时大脑每天所消耗的能量也是比较大的,换算成电功率可以表达为大脑需要耗费25瓦,甚至消耗的氧气也占了全身耗氧量的1/4。

  老人们常常说,脑子不经常用人就会变笨。这句话其实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因为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大脑每天都会有10万个左右的脑细胞死亡,而越发不喜欢用脑的人,死亡的脑细胞数量也就越多。

  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脑细胞并不会分裂、复生,一旦死亡,则死一个,就少一个脑细胞。但是在2019年,有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分析,最终得出原来80多岁的老年人体内也会有新的脑细胞复生,一个健康的人类大脑每天都会有大量脑细胞诞生。

  大脑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如果将它当做一台电脑,大脑可以储存多少G的内存空间,一起来看看吧。

  大脑如何储存信息?

  我们都知道,大脑被“封印”在了我们的头颅当中,它如何能够帮助我们“看见”周围发生的事情,又是怎么让我们记忆这些事情的呢?

  这其实是因为大脑相当于是人类的“总指挥官”,人体就像是一个无比忠诚高效的军队一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皮肤接触所感受到的触觉全都会在第一时间汇报给了大脑。

  大脑在得到这些外界信息以后,就会立即转化为神经信号,从而进行分析处理。

  比如说我们现在环顾四周,眼睛会每秒给大脑传递1000亿个信号,然而我们大脑中所“看到”的画面,其实只有10%左右信息是从视神经接收到的。

  因为大脑也在对其进行详细的理解和分析,不断地判断“这个画面”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对于我们本身有危险吗。

  也因此,当我们的感官系统在通过神经输入给大脑信息,都需要大脑进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随后再将这些信息编码成为在神经传递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再转为网络结构,从而通过较为杂乱的记忆存储方式,转为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或者是长时记忆。

  大脑并不会像是电脑一样,将接收到的信息整体放在某一个文件夹当中,以便我们需要的时间选用,而是会将一段记忆的信息分成不同的部分,比如这段记忆里有什么人,长什么样子的,在哪个地方,事情发生的背景,“我”的想法和感觉是什么等等。

  这些记忆碎片又会被储存到不同的地方,等需要的时候再拼接组装而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记忆有时候会模糊不清,甚至很容易被他人误导,因为相关的记忆碎片很有可能在时间的流逝下已经变了好几次储存的位置了。

神经模拟图

  除了上面所说的三种不同时间的记忆以外,大脑中还有一种工作记忆,即科学家提出的扩展短时记忆,甚至能够代替后者的模式。

  那么工作记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在容量比较有限的系统里面,由于工作的需要,将长时记忆中的部分信息提用出来,进行暂时的加工和储存,用完再放回去的联合运作方式。

  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很多时候都在使用的能力,比如考试当中阅读文字,计算数学,甚至是我们在进行思考等活动的时候,都是工作记忆。

  再详细一点的举例,则是假设我们计算“4*5*8*2”的算式,那我们就必须要在工作记忆里记住“4*5=20”的第一步结果,然后记住下一步“20*8=160”的第二步计算结果,这些结论必须要在工作记忆里被储存。

  而且不仅仅是短暂地储存,还需要对其加工处理,如果出现了问题,比如计算出来结果但是根本记不住“20”或者“160”,那么我们就无法对这一整个算式进行计算。

  大脑有多少内存?

  如果我们回忆过去,虽然不会有非常“高清”的记忆,但是可能会有许多零零碎碎的模糊记忆片段,可能是幼年时期的一次摔跤,可能是幼儿园时期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玩游戏,甚至有的人还能隐隐约约记得自己两三岁时候发生的事情。

  这些记忆都属于是长时记忆,即在大脑的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会陪伴自己几年,甚至是直到死亡的回忆。

  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漫长的时间,这些长时记忆的容量和数量似乎是无限的,有科学家们认为它的储存范围大概是5万到10万个组块,那么我们的大脑到底可以储存多少内容呢,如果将它比作为一台电脑,大脑可以拥有多少G的内存?

  如今我们所用到的电脑通常来说都是以G为单位,目前普通的电脑大多都是256GB的储存空间,然而随着电脑使用的时间增加,使用的次数增多,下载的软件、文件、资料等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多,原本的内存也会变得不够。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记忆储存在神经网络当中,即人类大脑的神经元、细胞、触点等等共同形成的网络,我们的记忆就被储存在这样一个分布广泛的网络当中,而没有被放在专门进行存放。

  2014年,科学家针对小白鼠进行了神经元的实验,因为小白鼠的基因序列与人类比较相像,而它本身又并非属于濒危动物,容易饲养,数量也非常多,个体差异也较小,因此常常使用小白鼠进行关于人类的实验。

  而在这场神经元实验当中,科学家发现小白鼠的大脑中只存在着13个神经元,但这13个神经元却高达1TB的内存容量,即1024GB。

  如果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计算,那么这就代表1个神经元大概有0.0769TB容量。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一个成年人大脑中的脑细胞有140亿至160亿左右,神经元大概有1000亿左右。

  若是按照人类有1000亿个神经元来计算,通过1000亿*0.0769TB,我们可以得到大约77亿TB的内存。如果是再将77亿TB换算成GB,则人类的大脑相当于是大概78848亿G。

  要知道对于我们来说,日常使用的电脑其实最多512G就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了,平时清理清理多余的垃圾数据,将不常用的客户端删除,除了一些需要下载大量内存数据的需求,其他基本已经足够。

  一般来说,50G的内存能够存下的内容已经很多了,假设一个人以1分钟200字的打字时速,不考虑其他的影响,他需要花费大概200年的时间才能将这50G的内存装满。

  78848亿G内存实在是太大了,就好比人类本身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每个神经元连接的突触,以及突触上面的蛋白质,一旦接收到了来自大脑的命令讯号,就会立刻开始同时运行。

  又因为这些突触上面的蛋白质相距极其近,只有短短几nm,电流在这样短的距离甚至1秒钟能够运行上千亿次。

  而这些蛋白质不过是一个突触上面的几百或者几千中的一部分,这一个突触也只是神经元平均具有的15000突触之一,可想而知,人类1000亿个神经元有多少突触,又有多少蛋白质,又会产生多么强大的能量。

  既然大脑的储存如此庞大,处理数据的能量也非常强大,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会经常遗忘一些事情,想不起来东西呢?

  这其实就是与上面所说到的人类的记忆储存方式有关,除此之外,还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并没有被储存在长时记忆里,而是在短时记忆。

  它存在于我们大脑的时间比较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就会很快遗忘它们,这也是大脑将这些有时限的记忆清除了的原因。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人类的大脑并未被完全开发,甚至只是开发了10%左右的部分,根据这个说法,许多科幻题材的小说和电影纷纷创作了出来。

  还有一些人认为,如果将人类的大脑开发到了100%,那么这个人将会获得如同神一般的能力,还能不受一切约束,穿越时空。

  但是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就好比电脑的CPU一样,硬件好的电脑,CPU所能发挥的性能也就越好,反之亦然。

  人类的身体性能不同,大脑所能发挥出来的能力也就不一样,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到大脑的潜能,只是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大脑潜能的发现。

  结论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一直以来都被我们低估了,它具有着非常强大的能力,甚至远比电脑更加忙碌和高效,可以将我们随时随地看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储放在大脑中,让我们能在必要的时刻取出来回忆。

  虽然有一部分的记忆随着时间太久远,被大脑藏得太深,无法取出来,但是如果在未来科技下,我们对于大脑的研究更加深入,我们或许将会拥有随存随取的记忆能力。

文章推荐
用于细菌污染的抗生素(抗生素是抗病毒还是细菌)
2022-03-06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列出最常用的抗生素来对抗细胞培养物的细菌污染。···
精准医疗:肿瘤领域『伴随诊断』行业的思考!
2021-12-03
近几年,随着中国新药研发领域的竞争加剧,伴随诊断越来越多的受到研···
怎么做药物的细胞实验(药物细胞实验实现治疗的突破)
2023-02-06
药物细胞实验不仅可以被用于实现治疗的突破,还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靶···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机制与调控)
2023-12-18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受到内外因素刺激后,细胞主动启动的一种有···
“疼痛”有了创新思路也能上Nature子刊!西安交大团队揭示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ACC-VTA-ACC正反馈环路!
2024-12-20
“腰疼、腿疼、颈椎疼……”,长期伏案学习的生物医学科研人应该知道···
差异性分析方法都有哪些?这21种快速了解下
2024-12-18
在单样本均数比较、两样本均数比较、多样本均数比较、定类数据比较4种···
中科院1区TOP/IF17分!华中科技大学王世宣团队解锁卵巢衰老时空密码:FOXP1的关键性转录调控
2024-12-16
卵巢衰老的秘密,你知道么?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现象,···
中科院1区TOP/14.7分拿下!不愧是“铁死亡”+“慢阻肺”双强组合,直接一把命中Nature子刊!
2024-12-13
慢阻肺(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
  •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专线:133 7682 0615

    Email:lxyjy@wie-biotech.com

在线留言(即刻联系为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
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关注,如有需要请留言,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