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制方法
体重为2.0~3.0kg实验兔,按30mg/kg体重的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行仰卧位固定。兔前胸部皮肤常规剃毛并消毒,无菌手术作前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层,于第6、第7肋间水平横断胸骨,延正中线向上剪开胸骨,撑开器撑开,剪开心包,暴露心脏。选取冠状动脉左室支(LVB),于上1/3处用医用缝合针紧贴,经LVB下穿过心肌备用。将丝线两端穿入一小圆的塑料小孔内(间距约0.2cm),而后套入一长约112cm,直径0.2cm的聚乙烯套管内。当阻塞LVB时,将从套管内引出的丝线打单结套住一聚乙烯锥形管。然后,将锥形管从细端到粗端缓慢推进,直至出现理想的缺血心电图。相反,当需要缺血再灌注时,将锥形管反方向由粗端到细端抽出,使LVB血流重新恢复。模型观察结束后,过量麻醉放血处死动物,迅速取出心脏,经固定后作常规组织切片、染色,镜下观察。观察指标为缺血前后心电图变化、心肌梗死面积大小和血清心肌酶学变化。
(2)模型特点
采用本方法制备的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模型方法简单、可靠,对大小动物均适用。
(3)比较医学
本模型通过调节锥形管的粗端和细端,使垫片压迫冠状动脉造成不同程度的冠脉阻塞,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结扎线位置固定后,整个结扎系统(垫片、套管、锥形管)可随心脏自然跳动,避免传统的人为牵拉结扎线制约心脏的自主活动。在松结再灌注时,由于可以实现锥形管由粗端至细端的缓慢松结再灌注,可避免突然冲洗或释放出缺血区的代谢产物和电解质而形成化学梯度和电梯度,导致心肌电生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