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既可以是非选择性的,如巨自噬和微自噬;也可以是选择性的,包括线粒体自噬,(mitophagy)、过氧化物酶体自噬(pexophagy)、内质网以及核糖体自噬等途径。非选择性自噬在细胞饥饿时发挥重要的作用,能为细胞提供氨基酸等以满足营养需要;选择性自噬则主要用于保护细胞的结构,在正常的情况下扮演“大扫除”(house-cleaning)的角色。在ROS、营养缺乏、细胞衰老等外界刺激的作用下,细胞内的线粒体发生去极化出现损伤。损伤的线粒体被特异性的包裹进自噬体中并与溶酶体融合,从而完成线粒体的降解,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这个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自噬是由PINK1-Parkin介导的选择性清除多余或受损线粒体的自噬过程。
正常条件下,PTEN诱导激酶1 (PINK1)通过线粒体靶向序列连续靶向线粒体,并被基质处理肽酶MPP降解,随后被线粒体内膜中的蛋白酶PARL切割,裂解的PINK转运到胞浆,并被蛋白酶体降解。当线粒体受损时,PINK1通过外膜转位酶(TOM)在线粒体外膜积累,激活并招募Parkin,随后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VDAC1和Mfn1/2被Parkin泛素化,诱导线粒体自噬。泛素化后,包括p62在内的受体蛋白在线粒体外膜中积累,导致泛素化的产物通过与LC3结合被招募到自噬体中,成熟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包含的线粒体随后被降解。
图1 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
(Guan R et al.J Biomed Sci,2018)